技术人如何加速成长?提升你的思维和学习方式

猿友 2021-01-18 16:33:26 浏览数 (2825)
反馈

作者:涵爸

来源:阿里技术(ali_tech)

阿里妹导读: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新人的阶段,不管是初入职场,还是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。作为技术新人,我们常常会面临哪些困惑?普通人和非凡人的差异在哪里?除了体力上的勤奋,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加速成长?本文从第一性原理、结构化思维和多维度思考等方面分享如何从思维深度上提升自己,分享关于技术人成长之道的心得体会。

一 摘要

阿里优秀的人很多,他们身上共同的特质是什么?让我最佩服的是思考力强的人,对事情有深入洞见和观点的人。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表面看问题,很多看法禁锢在思想里逃不出来。古人说,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,立言就是思考力和认知力,人和人的差异,在长久的职场中或者生活中,除去运气外,其实就是认知和思考力的差异。

这篇文章是给新人讲我个人的总结,技能的升级通过体力上的勤奋可以到达普通人的高度,当然到达比较好的段位,还需要天赋。但是认知和思考力的升级,不仅仅要靠勤奋,而且要有敏感和好奇心。因此本文首先立足于如何从思维深度上提升自己,只有在思维上体现不同,有深度,才能借助于阿里这么好的平台,才能做长足的发展。

二 新人的困惑

每个人都有新人的经历,也有新人的困惑,过几年后新人也慢慢变成了老人,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收获成长呢?

  • 如何融入团队,如何在繁忙的业务中提升自己
  • 进来后发现和想象中有很大的差别,没有沉淀,完成功能为主
  • 业务对技术的挑战不多,学不到东西
  • 新人如何保证先活下来,然后再求发展
  • 事情很多,但是总不能很快拿到结果
  • 有没有快速成长的路线,能够有明显的进步和成长
  • 要学的东西太多,没人告诉我如何成长
  • 如何借助阿里的平台,有更好的收获

三 从普通人到非凡人的四个阶段,思维决定高度

我们大多数人生而平凡,但是如何让自己在看似平凡的工作和事业中,也有让自己小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,也能不枉此生?我们先看从普通的人到非凡人的差异,也给我们自己立个目标,超越自己。很多时候,我们在事业上停滞不前,往往是思维上禁锢了自己。人的思维层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发展。我从支付宝到集团,从AE到保险、到企业智能,见过让我非常佩服的人,他们的思维层次和格局、看问题的独特视角,让我受益非常多:

四 理解阿里的技术文化——新人成长的第一步

阿里有众多不同类型的业务,也有非常复杂的架构,也有很多文章阐述这些架构的来龙去脉到沉淀成今天的样子,这些架构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案例。例如做供应链的业务,对履约、大宝、交易、库存、物流等核心系统的架构都有机会去了解,在企业智能也能学习到 ToB 业务的底层支撑架构、中间件(业务编排、服务编排、元数据、多租户、规则引擎、人财事物场的组织中台业务)。任何地方都有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,所以告诉新人的一点是,如果感觉到学习不到东西,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出了问题,也可能是自己学习的方法不对。实际上阿里的技术文化,是促进成长的文化,但是这个文化,需要你去实践和执行、行动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:

其中最重要的是任何事情,不管做成这样的,别人说的,还是自己设计的架构和技术方案,都要问自己背后的 why 是什么。多问自己背后的 why 是锻炼思考力最基本的方式,锻炼多了,自己的思考力也会慢慢起来,未来无论做技术方案,还是对业务的理解、架构的理解,都有自己独到的思考。这也是学习各种技术框架,做架构设计最关键的基本的思考力。例如当一个新的技术出现,背后的驱动力到底是什么,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技术,解决了什么问题,还有什么不足或者适配的使用场景?这些问题的背后也体现了对技术的好奇心和热爱,是成为一个好的技术人的关键。如果仅仅是为了 KPI,为了完成功能,永远做不好事情,也无法到达一定高度,枉费了此生。

五 从思维方式上入手,思考力提升后,成长就有了坚实的基础

1 第一性原理——锻炼了解背后的本质的能力,是提升思考力和做事逻辑的有力助手

第一性原理是因为马斯克而火起来,他非常擅长于把很多业务按照背后的本质和原理,再进行拆分。例如他创建的 SpaceX,如何低成本、安全地把人送到火星?假如单人送往火星的成本要1亿美金,要送 100 个人,如果每个人的成本降低 100 倍,那就变成了 100 万美金。特斯拉电动车如何降低成本?电动车的成本主要在电池上,去松下购买需要600美金/千瓦时,如果自己去做原料只需要 80 美金,因此马斯克选择了自己做电池厂。

做稳定性的时候,我们经常听老板或者架构师说要梳理依赖,但是背后具体是什么?所以后来我总结了稳定性公式,要提高稳定性,就要从梳理依赖走起,要么减少依赖(很多常见的手段去解决这个问题),要么提高依赖链路的可用性,要么用多冗余链路来提升稳定性。

学习技术框架也一样。我们要知道新的技术框架的第一性的是什么,解决了其它框架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,这样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。很多人学习了很多技术,但是到最后也不知道,这些技术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,很多人只是停留在使用上。

很多时候,我们并不能很快了解背后的本质,但是我们可以慢慢沉淀、慢慢总结这些东西。有了这个方法后,我们的思维方式就不是从表面看问题,而是问自己背后的本质是什么,如同鲁肃关于技术人成长说到的,要化繁为简。对业务本质的理解,这个本质就是第一性。所以领域建模水平的高低,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把用例梳理出来并提取名词来识别领域对象,更多的时候,是对业务本质的把控和理解,是对业务的问题域的精准理解。

2 结构化思维——让你解决问题的思路、表达更清晰

结构化思维,在说事情、做规划、做述职、做总结以及解决问题时,都有很多的应用场景。很多时候我们说不清楚问题,思维混乱,总结和述职的时候,直接线性思维,直接说明结果,但是背后的 why 是什么却不清楚。任何事情都有自己内在的结构,把结构解构出来,非常有助于解决问题,并且非常有逻辑,找到关键要素,去解决它,往往更有成效。

  • 结论先行:这个是初学者都会犯的错误,表述事情,说了一堆理由,最后告诉你一个结论,听起来费劲,逻辑也不清楚。结论先行,然后再表达推导这个结论的结构,思路要清晰很多。

  • 解构:将问题进行解构,可以形成完整的思维闭环,处理事情也不会形成遗漏。例如做资金安全的保障,要从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的结构来解决资金安全的问题,往往不会形成遗漏,方案也更加清晰。

3 多维度思考——提高自己思考、设计、方案的全面性和深度

在辅导团队同学的时候,发现很多同学的思维非常线性,思考角度单一,让人感觉技术没有深度。

一个事情是多个角度、多个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,架构也是多个关注点分离分别满足的过程。从技术上来说,一定要有多维度思考的习惯,把方方面面考虑到,自然就有深度。

六 技术人的逻辑思维——理解环境变化、业务、组织阶段来制定策略

听过很多的技术规划,大多数没有任何策略,想到哪里做到哪里。策略是用来平衡组织人力、技术现状、业务现状的。事情永远是做不完的,人永远是不够的,任何一个事情,都不是一触而就的,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解决,但是一定要解决业务最痛的那个问题,解决最痛的点,并且制定出合理的路经,就是策略。所有脱离于实际和现状的规划都是纸上谈兵。策略是逐步走到远方的捷径,是最能匹配业务发展的方法,也是解决问题众多路经的最合理的路经之一。技术人一定要有策略思维,这也是逻辑思维的关键体现。

下面这个案例是以前团队做稳定性的时候,提出的治理策略,这一年稳定性实现了 0 故障、0 故障分(之前是故障多、故障分高)。策略因组织现状、人员现状、业务阶段、技术阶段不同而不同,一定是实例化的,稳定性治理不是把所有的规范、全景的治理方法照搬过来进行实施和操作,一定要找到关键的问题点去做策略,这样才能到达最好的结果。

七 后序

关于思考力,我其实有很多的感触。我们一直在路上奔波,很累很辛苦,但是成长却甚微。如今小时候的很多疑问也得到了解惑,小时候特别不解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,也不理解周游列国的孔子,也不理解靠八股文、写文章写的好的人就能中进士中状元。人和人最大的差异就是认知和思考的能力,当然思考后也要有行动力,有思考也要有落地的能力。

新人从外面公司进来,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。从思想上改变,从体力上的伪勤奋到思考上的真勤奋,是每一个新人的成长之道:

  • 总结自己行事的方法:解构、重组。从时间维度解构问题、按照业务节点解构问题。

  • 在不同的业务做实例化的架构和策略:要有逻辑的解构,把关键的点找到,并有逻辑地定义问题和制定策略,用四两拨千金的方式去拿到关键结果,把关键的问题解掉。

  • 总结属于自己独特的思考和逻辑:在支持业务时,我们总能接收到不同的信息,在做技术时,我们也能从外界得到很多输入和经验,但是一定要消化前人的总结,并根据自己的业务和技术的痛点,总结属于自己的观点。例如高内聚,低耦合,实际上在支撑业务时,表现出来的是边界错位,导致维护困难,形成缠绕式依赖。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可以自己总结成:边界原则,一个领域的边界确定了,职责就会清晰,依赖就简单了,维护性就更高了。

  • 做每件事,想想做这件事情的结构是什么:对业务来说,我们根据业务活动形成业务的闭环思维,这样可以把问题各个击破。如果要解决线上问题,一般可以按照时间序,将问题的处理分成前中后,这样就能找到关键的薄弱项进行优化,解决线上问题的效率会事半功倍。定义问题和分析价值,要能升维到客户思维、战略思维,不仅仅从自己的局部的业务看,我们总能找到最关键的价值去支持,去做策略。

  • 做每件事情,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,每个方案的缺点是什么,学会用同一个维度来评价方案的优劣,这样深度就有了。

  • 先立再破:看别人的设计或者观点,有没有自己要学习的地方,先学习可以学习的地方,再去用辩证的思维看。很多时候,别人的设计和别人说的话,不一定是对的。

  • 对技术要有严格的逻辑思维,对每个链路的架构设计,对每个分层的复用架构,对每个名词,都要思考逻辑是否正确。

1 人点赞